
新学期伊始,北京教委颁布了八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举措。其中明确规定,小学1、小学二年级不可以留家庭作业,更不可以给父母布置作业。严禁学校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并且限制了考试的次数。
最严中小学减轻负担令推行 实行难落实
在北京西城区长椿街的一所寄宿制重点小学,一些父母会借助午休的时间,透过学校的围栏看望我们的孩子。两位小学二年级的父母表示,这学期确实取消了周末的家庭作业:
父母:确实周末没作业了,这是真的。
记者:星期五下午作业?
父母:没了,没了,这学期没了。
不过,和这所学校低年级学生完全告别家庭作业不同,在距离不远的,坐落于西便门的另一所重点小学,这里父母说,作业虽然没白纸黑字布置下来,但父母、老师之间却存在一种隐形的约定:
父母:是说减轻负担了,老师就不把作业写在记事本上了,但她会和父母有个提前的约定,就是每一个单元的第二部分都是要背诵的。就变成一个约定俗成了。
在这所小学门前,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拖着小行李箱一样书包的他说,今天老师布置了五项作业:
记者:你感觉作业多好,还是作业少好?
学生:中等好。
记者:什么样算是中等?
学生:就是3、四项那种。
记者:那你目前有几项?
学生:今天是五项。
在北京教委正式推行的八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举措中,第一条就是:小学1、小学二年级不可以留家庭作业,更不可以给父母布置作业。这所小学现在的做法显然和规定相悖。同时,在北京教委还规定,严禁学校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并限制了考试的次数。对于这两点,记者今天实地走访的两所学校都没能做到,一群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
记者:课堂都有测试是吧?
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测试。
记者:测试是如何,是做卷子吗?
学生:对!
记者:卷子得做多久?
学生:得做一个课多一点的时间。
学生父母表示,虽然学校不会使用张榜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但事实上,公开宣读学生的考试成绩做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地方:
父母:目前不叫考试,叫自测。它不排名,但老师会说今天有几个100分、几个99分,你说你考试考了80分,自然就能大概了解排名了。
采访中,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以了解地告诉记者自己在班中的排名。
记者:考试会给你们一个排名吗?
学生:不会。
记者:但如何了解你一个人的成绩呢?
学生:但老师会念成绩、发卷子。
记者:譬如某某你多少分,某某某你多少分。
学生:对,
记者:你考多少名?
学生:我在班里排在前五。
现实重压使父母担心政策为"无本之源"
学校、老师或许没刻意进行排名,但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排名,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对于这次细化推行的减轻负担手段,父母除去些许的开心外,也表现出了担心。一些父母担忧,减轻负担会干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成效,反过来,又要额外通过父母辅导、校外补习班给孩子加码:
父母:像语文,小学一年级就特别长的课文,生字特别多,假如只靠课堂上的时间,根本就记不住,回来还需要复习,教程的困难程度就在那里摆着呢。
父母:不少负担来自己家里长对于孩子空闲时间的安排,譬如说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什么的,或许会有更多的负担。
父母:还是别一竿子、一刀切绝对都减轻负担,我也不赞成,完全都"放羊"了,我也不赞成。字词,原来需要写三遍,目前只能写一遍了,孩子又小,又住校,假如自己再不会在学校复习,我挺担忧他时间长了忘东西的。
有些父母则表示,因为中考、高考考试按分数录取的现实重压,在现在小学、中学阶段主张减轻负担,虽然是一种美好的设计,但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立足的根基:
父母:高考考试政策就是凭分,只须高考考试规范不改,90%的父母都要让孩子加码、加磅,最后那一码还是分,高考考试是如此,那你中考、考高中呢,说破大天还是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中校长王铮就表示,需要打造分数以外更为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方位地进步。另外,也需要给予大学更多地自主招生权,不可以以统一的分数作为衡量标准:
王铮:分数只不过一个纸笔测验,它能表现出来的分数很有限,对于学生的全方位进步应该是综合的。第二,目前大学招生跟大学无关,是计算机在招生。每一个大学我们的特质和方向是不同的,它对学生考察、需要的重点也是不同的,这也应该存在一种差异化。大学要想真的地办源于己的特点,办好学校,需要有充分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