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宝多过去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老爷爷,七十多岁了,自己一个人去超市购物。
宝多窝在我怀里,小嘴儿“吧啦吧啦”讲不停,一两岁的孩子正是可爱的时候,老爷爷就坐在大家旁边的座位上,就顺势逗了宝多一下。见宝多搂着我的脖子,忽闪着双眼看他,他沉默了一会儿,感叹:“孩子还是跟母亲亲,我的三个孩子都是跟他们妈亲,跟我要差一点。”
他声音里明显有落寞。
我说:“孩子大多都如此,毕竟母亲带的多一点。”
他说:“是啊,我年轻的时候没管过他们。”但,好像还是不甘心,说:“他们都跟母亲亲,做什么都站在他们妈那一边。”
我一时不了解怎么说好。虽然我不了解,他所谓的“没管过他们”到什么程度,可是我想,年轻的时候,他没管过孩子,年老时,他却需要孩子跟他亲近,这是不可能的事。
我想这位老爷爷还是没觉悟,不然,他应该为年轻时没陪孩子感到后悔,而不是不甘心。
网上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
当孩子见到母亲时总会说:
“妈,晚上吃那些呀?”
“妈,我出去玩会儿。”
“妈,给我点钱吧。”
“妈,我的衣服在什么地方?”
而当你见到父亲时只能说一句话:“爸,我妈呢?
年轻的父亲可能不感觉有哪些,上了年龄,听到孩子这么说,不免尴尬,可能还有心酸,由于根本不被孩子需要。
现在的家庭里,不少80,九零后父亲仍然是被吐槽的对象,就像当初他们我们的父亲那样。
“父亲在忙,你找你妈去。”
“父亲要工作,叫你妈带你去……”
“父亲累了,你一个人去玩!”
甚至,有些父亲宁愿打游戏也不陪孩子玩一会儿。
“不陪”成了父亲们最大的原罪。“丧偶式婴幼儿教育”这个词刚开始出现就被疯传。说的太对了,总结的太贴切了,如何能不叫人拍案!
80,九零后的母亲们大多已经跳出老一辈的窠臼,开始全新的科学婴幼儿教育的道路,但,有父亲由于有了孩子,而潜心研究科学婴幼儿教育,研究亲子关系的,的确有,但却还是少数。
不伴随,孩子就不和父亲亲,而这也不过是最表面的现象,真的的本质影响是,一个缺席的父亲身后会产生一个问题孩子。
专家说:“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的角色同等要紧。妈妈在教育方面重视的是细节,而爸爸更重视孩子的整体和方向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爸爸对孩子的健康进步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有的用途甚至是妈妈没办法替代的。爸爸的存在,对男生而言,更是他言行身教的模仿对象。”
◇
你一定见过如此的女生,她胆小,她敏锐,她安全感极低,她要么不敢爱其他人,要么爱的患得患失,生不如死。
你一定见过如此的女生,她根本不了解该怎么样和男性相处,她一生终极的梦想,不过是想让一个男性好好爱她,但,她其实根本不了解好男性是什么样。
她简直就是行走的渣男吸引器,每一任都是渣男,可是,每一次她都不愿主动放开,由于,她贪念那一点点温暖。
她爸爸没给她的东西,她一生都在追寻。
◇
你一定见过如此的男生,他细心,他温顺,他呵护着他的妈妈,憎恨着他的爸爸,有个女生为他的温顺细心着迷,义无反顾的嫁给他,结果却发现,自己是他和他妈妈之间的“第三者”。
而他,在一地鸡毛的日子里,惊恐的发现,他居然活成了他过去憎恨的爸爸。
你一定见过如此的男生,他不勇敢,他没血性,他没担当,他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不了解如何解决,第二反应仍然是不了解如何解决,你绝望了,不耐烦地说“那你别管了”,他于是立刻逃之夭夭,背影是个大写的“解脱”。
他爸爸没给他做示范,他一辈子都不了解该如何做男性。
你一定不想叫你的孩子,变成如此的男生或者女生。
◇
伟大的母亲恨不能为孩子做所有些事情,但有一件事,母亲做不了,那就是做父亲。
什么是母亲们能做的?——帮助父亲和孩子之间打造情感联结。母亲和孩子,由于脐带,情感的纽带是天生的,而父亲们不同,他们和孩子的感情是后天培养的。
母亲们在沉浸于照顾孩子的辛劳的时候,常常忘了,她的老公也是首次当父亲。他看到孩子的第一反应,非常可能根本不是感动的稀里哗啦或者爱不释手,而是,惊惶失措,非常可能,还会逃跑。
我也过去愤然,我是柔弱的女性,我也需要安慰和鼓励,凭什么我孤立无援的时候,还要去顾及他。可是,第一觉醒的人,负有拯救的责任。毕竟,糟糕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所以,作为老婆,作为孩子妈的大家,有责任帮助他们进入爸爸的角色。
◇
以宝多爸为例,在宝多新生那几个月里,他的喜悦和幸福是有些,但同时,他还期望婴儿床有一个盖子,可以把婴儿哭声闷在里面。
他搞不定哭闹的孩子,又不敢叫醒补觉的我,会把孩子偷偷放在我身边,自己逃之夭夭,由于,此外,他也不了解该如何解决。
家务活和孩子之间,他永远选择家务活,孩子这个定时炸弹一样的小东西,他还是离得远一点最好。
从孩子还是小婴儿时起,我就抱着他跟他爸说:“父亲下班了,欢迎父亲!”或者“父亲好厉害,大家好崇拜父亲!”,目的根本不是教孩子说话,是为了唤起他爸的责任心,责任心,责任心。
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变着法子给他们父子创造独处的机会,为了他博得孩子欢心出谋划策,还要纠正他错误的婴幼儿教育观念。
◇
有成效吗?有。
现在,人家爷两个感情好着呢,两个人常常结伴去“放飞自我”,有他们我们的独特互动方法,还有他们我们的小秘密。
宝多一直都不会说讨厌父亲,也不会感觉这个家不是父亲的家。宝多的梦想是,有一天找到长生不老药,大家一家人都吃了,大家从来不会老,永远快乐的在一块。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亲们,有的人终于觉察到,世间所有些美好,都不抵孩子微微一笑,于是,努力变成了孩子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好父亲。
而有的人,一直抱着侥幸心理,拖着拖着,孩子就长大了,能与他说的话,也就是那句:“爸,我妈呢?”
亲爱的父亲,你想做哪一种?
文章来源儿童心理课堂(guanaibaby),作者宝多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