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生在4岁前缺失爸爸的伴随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人化表现;女生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生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近况:80%的爸爸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坛中说道,中国父亲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母亲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觉得目前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觉得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个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妈妈,28.7%表示爸爸妈妈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爸爸。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婴幼儿的爸爸的调查发现:80%的爸爸觉得自己工作忙,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进步情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哪个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爸爸;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哪个在一块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爸爸;在被问到哪个最尊重你,叫你感到非常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爸爸;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想告诉哪个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爸爸。
无论在情感、伴随、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爸爸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爸爸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为什么会出现小大人?
天天早上,中国不少家庭上演着如此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母亲作战般催促孩子,父亲视而不见,一个家庭的状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母亲,缺席的父亲与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剖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母亲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导致孩子和母亲之间的过度依靠。当家庭不那样需要自己时,父亲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妈妈的世界里,而不是爸爸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爸爸妈妈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总是致使男性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性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类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起来,男性变成工作狂,母亲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置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父亲过度疏离,母亲那本应由老公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样,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靠性强的状况,无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老公更感觉没我们的地方,更感觉心灰意冷。最后,成为一个怪圈。爸爸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父亲对孩子真的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假如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感觉这点是挺要紧的,但不少人没考虑到爸爸对妈妈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由于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八零后爸爸妈妈最大的特征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觉得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生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小孩子早恋
曹培松谈到,爸爸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升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父亲们的强项,孩子和父亲一块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2、智商进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就表明,父亲常伴随,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总是更好,以后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3、好的个性进步。孩子假如只同意女人方法的教养,缺少男士方法的伴随,易培养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如鼠等特征,特别是男生,更需要从爸爸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备阳刚之气的品质;4、性别意识。爸爸的伴随能够帮助孩子适合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生在4岁前缺失爸爸的伴随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人化表现;女生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生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小孩子早恋,并且小孩子早恋的对象总是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5个做法会提高爸爸的影响力
忙碌的爸爸怎么样成为一个好爸爸呢?曹培松给出五条建议:
一。多给老婆一些关爱和支持。没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健全的亲子关系。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爸爸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与爸爸的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爸爸是男生模仿的对象,是女生依靠的港湾。
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觉到父母的爱不同。当父亲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父亲的伟力,由于父亲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幼儿阶段以妈妈为主,小学阶段爸爸妈妈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爸爸为主。由于孩子上中学将来,妈妈的影响力开始降低,爸爸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年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期,爸爸的优势可能大于妈妈。
五。即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儿,都与孩子维持联络。推荐父亲们读读边玉芳写的《了解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写的《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办法》。
爸爸平常也应多亲吻、拥抱、爱抚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指出,爸爸还是孩子智商进步的特殊催化剂,研究表明,假如有一个好爸爸,那样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容易与人相处。
刘鹏与父亲们推荐的建议是:1.天天至少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就算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即便不可以按时回家时,也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爸爸还应成为孩子要紧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爸爸与他在一块的时光,他们不只从爸爸那里感觉到爱,而且能从爸爸的风韵、情感、智商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己的心智发育汲取养分。2.要让孩子了解你对他的爱,爸爸平常也应多亲吻、拥抱、爱抚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压抑不好的情绪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处于不好的情境刺激时,不好的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爸爸要同妈妈一块努力去知道、领会、推荐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防止孩子感觉孤独无助。4.耐心是好父亲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